這個故事一般稱作“莊周夢蝶”。在一般人看來,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,夢境是幻覺,是不真實的。莊子卻以為不然。雖然,醒是一種境界,夢是另一種境界,二者是不相同的;莊周是莊周,蝴蝶是蝴蝶,二者也是不相同的。但莊周看來,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,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,一個階段而已。
簡單的一個故事,即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,又把形而上的“道”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系揭示出來。形而下的一切,盡管千變萬化,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。莊周也罷,蝴蝶也罷,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,是沒有什么區別的。這叫“齊物”。
《莊子》里還有一個有名的故事,叫“濠梁之辯”。莊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散步。 莊子看著水里的蒼條魚說:“蒼條魚在水里悠然自得,這是魚的快樂啊。”
惠子說:“你不是魚,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?”
莊子說:“你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?”
惠子說:“我不是你,固然不知道你;你不是魚,無疑也沒法兒知道魚是不是快樂。”
莊子說:“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。你問‘你怎么知道魚快樂’這句話,這就表明你已經肯定了我知道魚的快樂了。
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,和莊子即是朋友,又是論敵。《莊子》一書,記載了他們之間的許多辯論,這只是其中的一次。這個故事是很有名的,受到古今中外讀者的欣賞。他們的辯論究竟誰是誰非,誰輸誰贏,歷來智者見智,仁者見仁。名家是研究邏輯的,從邏輯上說,似乎惠施占了上風,因為人和魚是不同類的,人怎么知道魚的心理呢?但從審美體驗上說,莊子也是有道理的,任何動物的動作、表情,痛苦或快樂,人是可以憑觀察體驗到的。
喜蜜滋算命小貼示:周公解夢大全查詢服務僅供娛樂,相關內容來自中華傳統民俗的一些測算方法,並非科學研究成果,按此操作後果自負!